信念、人民、道路的力量——井冈山学习考察体会 | |||||||
|
|||||||
2015年中青二班 傅雅涛 金秋十月,带着沉沉的思考,踏上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寻找成就这“天下第一山”的理由,寻找井冈山精神的真谛,寻找中国革命星星之火燎原的足迹。那异常明亮而又暗淡的八角楼灯光,那险峻巍峨的黄洋界哨口,那曾经见证红军抛头颅洒热血的小井红军医院,那庄严肃穆的井冈山烈士陵园……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井冈山告诉我,信念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抵御失去生命的恐惧。1927年秋收起义的失败和随后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毛泽东带领着不足百人的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的茨坪,面对着当时吃穿等物资极度匮乏,革命前行方向迷惘不明,斗争环境极度险恶,唯一支撑着这批共产党员和战士前行的是无产阶级革命信念。信念是激励人们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原则去行动、去实现目标的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信念一旦形成,就可以产生强大的推动力,使人们为实现某个目标而持之以恒地奋斗。依靠着无比坚定的信念,被敌人割掉了舌头的井冈山莲花县委书记刘仁堪视死如归,用沾着鲜血脚指头在站立的方桌上写下了“革命成功万岁!”;依靠着无比坚定的信念,年仅26岁的红军女战士伍若兰,面对敌人视死如归:“要我开口,除非日头从西边出,赣江水倒流。”依靠着无比坚定的信念,红军小井医院的一百多名重伤员宁愿选择死在敌人的枪口下,也没有说出红军主力部队转移具体方向的一个字。无比坚定的信念让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克服万千困难,初步建立起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告诉我,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助推奇迹般的胜利。工农红军和人民群众“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守卫黄洋界的两个连的工农红军,在井冈山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帮助下,硬是击退了敌军4个团的兵力。“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黄洋无恙,五井犹存。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党,毛泽东领导的井冈山工农红军打到哪,田就分到哪。中国的农民,祖祖辈辈做梦都想在自己的土地上劳动,劳动果实归自己。他们“得之滴水,报之涌泉”。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帮助他们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获得了解放后,井冈山农民由衷地喊出了“中国共产党万岁”。他们真心拥护共产党,父亲送儿子当兵、妻子送丈夫当兵、兄弟同时当兵的热潮遍及井冈山各县。正是人民群众的力量,助推着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在井冈山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革命根据地得到了巩固和壮大。 井冈山告诉我,道路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让星星之火燎原。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路?开始的时候,我们的党并没有弄清楚,他们只能向“老大哥”俄国学。打南昌、长沙、广州,夺取大城市的政权,再向农村进发。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一批一批地倒在了血泊中,革命在错误的道路上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这危急关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当机立断,实事求是,将秋收起义的剩余部队带上了敌人势力相对薄弱的井冈山,就在这里开始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并从此逐步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在过去的九十多年时间里,中国共产党带领着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革命、建设道路的征程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回顾历史,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树立我们的“道路自信”,走自己的路,实现中国梦。 最后,我想再一次感受从井冈山走出来的开国上将陈士榘80岁时给自己写下的一段座右铭:“纵然给我更大的权力,我也决不以权谋私;纵然给我更多的金钱,我也决不丢掉艰苦奋斗;纵然让我再活80岁,我也决不止步不前。”作为一名80后乡镇领导干部,我们有责任学习践行“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我们唯有继承、珍惜、奋进、创新,才能告慰长眠于井冈山的共和国忠魂。我将铭记井冈山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群众路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奉献自己的汗水和智慧。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