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刘英纪念馆感想 | |||||||
|
|||||||
10月23日,我们前往刘英纪念馆参观学习,分别参观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及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浙西南人民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建立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等革命武装开展斗争的历史。其中包括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内容。历史脉络熟极而流,但是浙西南斗争的残忍与冷酷,艰难与坚持,仍然让我们深受震撼。在上个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在浙西南的莽莽山区中,一群最早受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影响的中国青年精英群体,抛家舍业,走上了救亡图存的道路,面对白色恐怖,渺茫前途,一往直前,抛头颅洒热血,为国为民,为理想为信念,“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终于打出一片新天地,这里有我们所熟悉并铭记的名字,蔡鸿猷、麻植、季步高、李逸民、谢云巢……。刘英,是民主革命时期任职时间最长的的最后一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1905年生于江西瑞金,1929年参加红军,正是朗朗少年,一介书生,投笔从戎,此后一路革命斗争,于1938年9月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1942年5月不幸被捕,5月英勇就义,时年37岁,践行了“赤心献革命,决然无返顾”的誓言。 如今,浙西南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特别怀念那些为革命胜利而英勇献身的先烈。据不完全统计,浙西南约有一千五百多名共产党、红军、游击队员、民兵、交通员和群众为革命事业牺牲,他们中的许多人,甚至连姓名也没有留下。 青山埋忠骨,草木皆有情,当年血溅处,今日万花红。我们走过纪念馆三个展区,也走过了革命先烈的峥嵘岁月。他们指明的道路,就是我们奋斗的方向,他们付出的牺牲,就是我们肩上的责任担当,我们既要铭记历史,继承遗志,更要珍惜现在,开创未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的事业,新的使命,新的征途,正待我们从头越。
2015中青二班 李小春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