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天地
2018春季中青班开展 “丽水传统家风家训的现代价值”主题调研活动
发布日期: 2018-05-22 浏览次数:

按照市委党校的统一安排,510 -11日,2018春季中青班 “丽水传统家风家训的现代价值”主题调研组在市委党校谢炳麟、杨琳两位指导师的带领下到缙云河阳、笕川,青田阜山、应庄洋等村实地考察,全身心地感受“丽水传统家风家训”传承中蕴含的巨大魅力以及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展示出来的强大生命力!

在缙云河阳村,循着鹅卵石铺就的小路,听着朱氏第28代后人朱导深情的介绍,走进一座座始建于明清时期公祠“圭二公祠”“虚竹公祠”“荷公特祠”、民居“柏轩二翁”、门楼“八士门”,廊下牛腿窗棂神龛上精致而又含蓄的雕刻,供奉于正堂的朱氏祖先画像,一块块高悬于公祠屋檐下的匾额,无不告诉我们这就是载誉“义阳望族”“亢濮大宗”的朱氏家族,门额之上一幅幅墨书“廉让之家”“耕凿遗风”“勤补拙”“俭成廉”更告诉我们缘何偏居一隅的朱氏家族能人才辈出、富甲一方!绵延90余米的答樵路上,小青瓦、白粉墙,高高仰头长啸的32个马头高底错落、气势非凡,建筑上固然气派,更突出了当时的大户人家“防盗贼、谨闺门、教子弟”之目的。

在缙云笕川村,实地参观走访了该村的文化大礼堂、老街,让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该村的“幸福食堂”,为全村65岁月以上老人提供一日三餐,除建食堂建筑设施等固定投入外,食堂日常开支1.8万元/月均来自本村乡贤爱心捐赠。该村还在全村开展了评星活动,评星程序公开公平、全村村民大会上集中授牌、星牌悬挂每家每户外墙最醒目处,时时处处接受村民监督。

在青田阜山村陈琪纪念馆,我们分享了八旬老人陈渔光先生对伯父陈琪(中国近代博览会事业第一人)和父亲陈瑛的回忆,最直接地感受了陈氏家族“以孝为先、慈善为怀”的情怀。陈瑛先生于1928捐资兴修青田阜山中学,在鼎盛时期周边温州、青田、丽水等地学子都在此接受教育,陈渔光老人继承家族传统于1987年投入100多万元重修阜山中学,如今的阜山中学仍是全市为数不多拥有初中教育的乡校。

在青田仁庄村,村党支部书记给我们介绍了该村正在开展的“婚事新办、喜事小办、丧事简办”等移风易俗行动,延续千年的古老农耕文明“稻田养鱼”正以全新的姿态走向世界。

与青田县民俗专家、华侨史研究者、刘基文化研究员等举行座谈会是课题组的最后一站。两个半小时的交流,来自青田档案局的赵国新副局长、民俗文化研究会的叶则东、刘基研究会的孙红、地方志办公室余长敏、刘基22世孙刘建勋、华侨历史研究员言小海等八位学者、老师又向课题组介绍了蕴藏在青田广袤乡村的 “家风家训”“乡风民俗”。

虽然课题调研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但匆匆掠过的古村落、古建筑、古匾额,让我们知道——其实“耕读”“慈孝”文化一直陪伴着我们丽水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陈建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