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级在职研究生班赴青田开展现场教学 | |||||||
|
|||||||
6月19日,中共浙江省委党校2020级宪法与行政法专业在职研究生班(丽水教学点)赴青田开展现场教学。学员们先后实地走访了青田县季宅乡、矛调中心、法院、侨乡进口商品城等地,重点考察了解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情况。 2020年,青田“季宅模式”成功创成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季宅模式”通过构建一张“覆盖全域”的调解网格,培养一批“富有经验”的民间调解能手,探索一套“适宜本土”的民间调解方法,创新一项“三调对接”的联动机制,着力解决农村基层矛盾多、化解难等问题。多年来季宅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均达100%,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走出了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 青田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于2019年12月30日揭牌成立,总面积约2200平方米,系信访和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平台、社会治理事件处置平台和社会风险研判平台。中心内设有无差别受理窗口,一窗受理群众提出的各类事项,提供接访、诉讼、调解、劳动监察仲裁、行政复议和公共法律等服务,实现群众诉求和化解矛盾纠纷“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自2011年开始,青田法院就聘请海外联络员负责法院涉外案件送达、调解工作。截至目前,共有45名海外联络员分布于16个国家30多个城市。2014年,青田法院成立全国首个涉侨诉讼服务中心。按照“整体智治”理念,青田法院建成智慧合议室、智慧法庭、2.0版的24小时自助法院等一批数字法院成果,推动智能化成果深度应用于基层诉讼服务。 随后,马叶俊、陈慧、吴胤泽、胡建峰等学员们围绕“当前基层矛盾纠纷特点”“推进矛调中心建设建议”“当前多元化解矛盾纠纷、诉源治理的难点及建议”等研讨题目开展座谈。有学员认为,基层矛盾纠纷呈现内容和主体多元化、调解难度加大、升级速度加快等特点,青田“季宅模式”给基层矛盾的化解提供了非常优秀的参考模式。继续加强和创新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才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行稳致远。 陈婴虹副教授在总结点评中指出,如今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涌现出“枫桥经验”“三治合一”“季宅模式”等一批经验做法。当前,基层矛盾化解没有专设的主体机构在协调,存在各自为政、资源重置、相互推诿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数据混乱。注重基层调解员的挖掘和使用,发挥数字经济作用,以多方调解切入化解矛盾,青田经验值得借鉴。今后,要通过充分整合行政、司法、社会等资源,构建矛盾纠纷化解共同体,以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新动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